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發布日期 : Thursday, August 21, 2025
自1986年越南開始由「計劃經濟、官僚包干體制」轉向「社會主義導向的市場經濟」以來,國家走過無數艱難挑戰。當時國力因戰爭消耗殆盡,還需同時應對邊境戰爭與長期禁運。在這樣的困境中,越南領導層毅然推動改革開放,開啟了歷史性轉折。
最嚴峻的挑戰之一,是1986年高達 774% 的惡性通膨。越南花了數年時間逐步壓制通膨,直至1993年才成功降至個位數,並在1993–2000年間穩定維持在5%左右。透過市場機制釋放、金融政策調整,以及法規體系不斷完善,國家逐步建立了保障市場運行的基礎。
1990年,越南的人均GDP尚不足100美元,70%人口處於貧困狀態。到1993年,貧困率仍高達58%。然而,透過改革,越南實現了驚人的減貧成就:至今,依照多維度貧困標準,貧困率已降至 1.9% 以下。
國際貨幣基金(IMF)預測,2025年越南經濟總量將達 4910億美元,位列全球第34名,東南亞第5名;到2029年,規模可望突破 6270億美元,超越泰國,成為全球第32大經濟體。
越南的人均GDP雖仍低於新加坡、馬來西亞,但差距已顯著縮小。2000年,新加坡人均GDP是越南的 55.8倍,到2024年已縮至 19.7倍。同樣,馬來西亞的差距從 9.6倍 縮短至 2.7倍;泰國則從 5.2倍 縮至 1.6倍;印尼與越南幾乎持平,而越南更已超越菲律賓與印度。
這些數據證明了「社會主義導向的市場經濟模式」的有效性,既能維持政治穩定,又能推動快速增長與社會公平。
隨著經濟穩步提升,越南的基礎建設正加速成長。高速公路、橋樑、地鐵、國際機場等重大工程持續落地,不僅提升了投資環境,也為房地產市場注入長期動能。
目前,胡志明市、河內兩大經濟中心,以及周邊省份如平陽、同奈、芹苴,正成為外資與開發商的投資熱點。新城區開發、產業園區、住宅社區與商辦大樓不斷興建,提供了與經濟成長相匹配的居住與商業空間。
值得注意的是,根據世界銀行的分級標準,2025年越南人均GNI可望突破 4516美元,正式邁入「中高收入國家」。一旦跨過這道門檻,房地產市場將迎來更強勁的剛性需求與投資需求。
若以 購買力平價(PPP) 計算,越南已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。加上「隱形經濟」(如加密貨幣交易、娛樂博彩等)逐步納入統計與稅收,實際經濟規模更大於官方數據所示。
未來二十年,越南的戰略目標是成為 高收入發展中國家。這不僅意味著產業升級,也將帶動房地產市場的全面升級:
住宅市場:中產階級擴張,推動住房需求。
商辦市場:外資湧入帶來辦公空間需求。
工業地產:全球供應鏈轉移,使工業園區成為焦點。
度假與旅遊房地產:依託長海岸線與國際旅遊發展。
越南改革近40年的成果,證明其經濟模式具備韌性與潛力。在「經濟高速增長 + 基礎設施完善 + 城市化加速」三大動力下,越南房地產市場仍有極大潛力,對台灣投資人而言,是一個值得關注與布局的黃金機會。